“麻药不睡、血压不降、泻药不泻”政协委员关注集采药疗效国家医保局正式回应
2025年1月15日,在今年上海两会上,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等20位上海市政协委员,共同提交了一份“ 关于在药品集采背景下如何能够用到疗效好的药物 ”的提案,把“集采药效果不好”的问题,摆到了台面上。
2025年1月15日,在今年上海两会上,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等20位上海市政协委员,共同提交了一份“ 关于在药品集采背景下如何能够用到疗效好的药物 ”的提案,把“集采药效果不好”的问题,摆到了台面上。
会议期间郑民华对记者说:国家药品集采对降低医保和老百姓负担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在这么低价的情况下,药物质量可能不稳定,老百姓、他们医院和医生感受到的情况是“抗生素过敏、血压不降、病人不睡、肠道准备的泻药不泻或者量不够”。
他表示:“面对集采药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广大医生很无奈,想给患者开好药都不行,因为没有选择权,向上反映多次也没有回应。”
同时他还提出,希望在符合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可以从医院药房 (在有库存的情况下)或者正规的零售药店获取原研药, 医保部门可以根据原研还是仿制,进口或者国产给予不同的报销比例。
2025年1月17日,国家医保局17日向上海医保局正式发函,请上海医保局联系提出提案的政协委员,代表国家医保局致谢并认真听取专家意见,有效回应社会监督。“欢迎广大医务人员当好药品价格和质量问题的吹哨人。”国家医保局表示。据了解,国家医保局这么严厉的给上海医保局发函起因源于1月15日召开的上海两会上,郑民华教授等20位上海市政协委员,共同提交了一份“关于在药品集采背景下如何能够用到疗效好的药物”的提案。
1月20日,医保局再次发文,表示将于1 月 21 日由国家医保局带队,联合卫生健康、工业信息化、药品监管部门,赴上海当面听取相关意见建议,并重点收集有临床数据支撑、有统计学差异的质量和药效问题线索。
质量可靠,是药品纳入集采的前提条件;参比制剂(主要是原研药),以及通过国家药监部门组织开展的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方可纳入集采范围。
国家医保局表示,集采协议量一般在医疗机构报量的 60~80%,剩余部分由医疗机构自主选择拟采购品牌,无「一刀切」不允许采购使用「进口原研药」的制度安排。
此外,还将介绍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及医院参与研究试验等情况,集采投标企业均已通过一致性评价且接受药监部门对企业和品种 100% 全覆盖检查抽检情况,以及对发现质量问题的个别中选药品处置情况。
国家医保局将听取临床一线关于集采中选药品使用实效的感受,重点收集中选仿制药与原研药在治愈率、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疗效和安全性指标方面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病例信息可追溯的案例。整理移交药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
同时,了解有关专家反映部分中选药品供应不及时的具体情况,坚决督促中选企业纠正,不能及时纠正的按标书约定处置。
集采药品确实存在质量问题的,医保部门坚决按集采协议和相关制度追究中选企业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取消中选资格、纳入集采违规名单、给予失信评级等。
同时,国家医保局还将共同商议探讨进一步保障集采药品质效的有效途径,包括媒体报道的民革上海市委提案中的三点建议,如:提请药品质量监督主管部门加强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后的日常检查、完整公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生物等效性试验结果、建立医疗机构药效对比证据的反馈收集渠道等。
网友“啵啵啵寄寄”:“集采应该在保证药品质量的情况下追求低价,而不是一味追求低价,过分低价而保证不了质量就是本末倒置了。”
网友“Chloe”:医生和患者都多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报告不良反应,疗效不佳这些信息,让我们的心声以药品安全性信息的方式被收集,被监测,被处理,这也是一种办法,而且上市后的药品本来就需要持续监测安全性有效性。
网友“茉莉”:关键是允许患者有选择的权利,经济允许情况下,有选择原研药自由,可以自费。
网友“LZH”:一致性评价药品大多没有经过完整三期临床,其有效性无法和原研对比。而真实世界医生对不良反应上报的渠道也会因故受限(社交媒体个例表述),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完善三期临床才是正途。中选后不得更改配方。
网友“米言米”:支持国产化,也支持集采,但是集采的国产药要争气,不能昧了良心耽误了病人,医保局要派专业团队监督检查每种药的实际质量,有问题必须重罚....要是没有药效,国产集采失去了意义....
儿科医生裴洪岗“Drpei”:“不是说医生的临床观察对药品质量判断毫无意义,如果医生反复用某一种药反复碰到某种问题,而用进口药就不会有这个问题,确实应该引起注意,这些可以作为进一步评估药品质量的线索,我们国家也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但我们也要知道,医生的个体经验对评价药品有效性和安全性是低质量的证据,参考意义很有限。
在集采药价格低廉,我们药物审批也泥沙俱下,大量没有可靠证据证实过效果的博大精深药物也能获批,同时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做得也不那么好,集采药极度追求低价的背景下,从患者到医生都对集采药的质量有担心也很正常。
要消除大家的担心,需要药监部门的药物审批和生产标准,医保药物的纳入标准,包括质量标准更清晰更透明,才能消除大家的疑虑。”